
(马六甲20日讯)教育部准备将方圆5公里范围内的同源流微型小学合并,实行资源共享的计划,尚未出炉就遭遇阻力,野新3所最靠近的微型华小,无论是社区或董家协领导都不表赞同,皆认为行不通。
野新3微小或需合并
有关的微小,为巴力吉利令华小、冯鹿巴登华小及新邦木阁华小。其实,另有一所微小木阁华小也是在5公里范围内,不过这所华小坐落柔州境内。
上述3所在野新县内的华小,只有新邦木阁华小位于乡镇,其他2所都在新村内,数十年来,为莘莘学子提供启蒙教育,成为村内华教堡垒。
综合有关新村村长及学校董事长的看法,要把微小合并是说易行难,到底哪所微小要迁移,就足以掀起争议。
教育部长拿督斯里马哈基尔日前指出,政府每年必须拨出20亿令吉协助微型小学维持运作,每一名学生的教育费用就多达6万7000令吉,是普通学校学生的十多倍。
因此,部长披露,在不关闭不解散的理念下,教育部计划让5公里范围内同源流的微型小学合并,资源共享,物尽其用。
梁雅育:合并不应针对微小
巴力吉利令村委会主席梁雅育受访时说,他看不出政府要把微小合并的最好理由,教育是兴国大业,只要有需求,为子民提供教育便利,是政府应尽责任。
“除非有关地方再也没有学校的需求,则另当别论,要不然,我觉得学校搬迁或合并,都不应只针对微小,而是各类型学校。”
他说,有些大型学校,环境的发展,交通的拥挤,地点已不再适合,同样有搬迁的必要。
梁雅育也是巴力吉利令华小董事长,该校拥有54名学生,友族学生只占一人,幼儿园有24名学生,未来几年的学生人数,料趋向稳定。
他说,巴力吉利令华小属于新村的唯一学府,建校70多年来,都提供新村学子接受华文教育的便利。
“华小的存在,不管学校大小,只要社区还有需求,政府都应尽责将微小办好,一视同仁,让微小学子也能接受高素质教育。”
他说,国民教育事业,不能单从节省开销的角度去衡量,反之,基于国民利益,微小同样应得到公平对待,享有应有的建设,而不该过于在乎微小及大型学校的区分。
罗如福:村民失便利将反对
冯鹿巴登村委会主席罗如福说,虽然冯鹿巴登华小只有30名学生,巫、印裔学生占了不少,但对于新村来说,这所华小就算是“缩型”,终究是新村的华教堡垒。
“如果谈微小合并,地理位置与冯鹿巴登华小很靠近的,还有岭叻华小、巴力吉利令华小及新邦木阁华小,各校学生都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哪所学校要做大,哪些学校又得迁移,都是很争议性的课题。”
罗如福曾担任冯鹿巴登华小家教协会主席,现任该校董家协名誉顾问,他说,就以村委会的立场,村内有一所华小,乃村民子女接受华文教育的福份,也提供学生家长很大方便。
“如果合并了,这所学校被搬迁还是关闭,村内学子要到较远的华小求学,村民很不方便,当然也会很不满,群起反对,这是可以预想的后果。”
他说,该校创办于1937年,属于全津华小,村民向来都热爱这所学校,落力参与筹款建设,从这里可以看出,村民都是心系华校。
吴始发:家长不愿舍近求远
新邦木阁华小董事长吴始发说,虽然该校是超微型,20多名学生中,友族学生人数爬头,比华裔学生还要多,但董家协坚持秉持一个立场,即不同意合并。
“莫论是董家协,就算是镇上居民及学生家长,相信也不会要让学子舍近求远,到更远的华小受教育。”
他说,无论是迁校或合并,对新邦木阁华小来说,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再者,他们预料学生人数会继续保持。
该校已拥有80多年创办历史,坐落在乡镇,学生来源集中于附近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