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此,由教总主催、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承办的“陪孩子穿越情绪雷区”工作坊,于9月4日上午九时至下午两时在隆中华中华楼10楼资源中心顺利举行。
本次工作坊特别邀请台湾资深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师陈质采担任主讲,吸引了来自8所独中的45位教师参与,包括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循人中学、巴生滨华中学、巴生光华独中、巴生中华独中、芙蓉中华中学及波德申中华中学等。教总教育推广组执行主任骆淑慧,连同高级执行员许唯君,以及执行员刘紫盈与郭青龙亦亲临现场,团队全程投入、专注聆听,并与教师们一同深入学习与探讨相关议题。通过此次工作坊,团队不仅进一步掌握了应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实务技巧,也期望能将所学经验推广至更多校园,为教师们提供实质支持,协助他们更好地陪伴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此次工作坊透过讲座和案例模拟的方式进行。陈质采医师引用台湾1994年至2023年的数据,点出青少年自杀死亡率逐年攀升的严峻趋势。她强调,许多青少年的自伤行为不应被视为单纯的病理症状,而是“无法言语的情绪表达”,是他们面对压力时选择伤害自己的一种应对方式。这提醒我们,除了关注精神疾病诊断,更应重视青少年的情绪困境与需求。
陈医师深入剖析青少年情绪行为与自伤背后的原因,她指出校园与网络霸凌、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例如父母的精神暴力)都可能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他们产生严重的忧郁情绪。与会的老师们全程专注投入,积极参与讨论。在案例模拟环节中,他们分享了各自在辅导学生时遇到的挑战,并仔细聆听陈医师关于沟通技巧的分析与建议。
陈医师强调,面对这股心理健康风暴,单一的解决方案已不足够,并呼吁将预防暴力视为公共卫生的优先议题。她指出,学校、家庭与医疗专业应紧密合作,共同为青少年提供安全的空间与支持网络。她建议,家庭成员应学会理解与支持,打破沟通僵局,并认知到“客观事实的严重度不等于个别主观感受的程度。”
最后,陈医师呼吁社会应放下批判,以同理心倾听每一位青少年的心声,从“解决问题”转变为“理解与陪伴”,携手为下一代建构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环境,帮助他们走出情绪困境,找到新的生命方向。